“山阳古槐”确切的历史年代,已无史籍可考,但济宁人俗称其“千年古槐”,也可说年代久远,民国初年,旅居济宁的北平学者王益芝先生见 这棵古槐苍劲挺拔,曾手书篆体石刻“山阳古槐”,嵌在其树的围墙上,今古槐远远望去,盘根错节,弯腰扭身,木质已锈蚀中空,仅存苍老的树皮,凝聚着济宁城 的历史沧桑。前几年沉睡多年的古槐树皮喜发新枝。可惜1992年的夏天,一场电闪雷鸣的暴风雨,折断了古槐萌发的新枝。现在所见的从它的根部萌发出的第二 代子槐,生机勃勃,苍翠成荫,与古槐的老树皮一起,形成了一幅“古槐抱子”的景观风景图。
这是个相当久远的故事。
有位老渔夫,这天出门去深水里打渔。晴朗朗的天突然不知道怎么就变的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待到风平浪静时,他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隐隐约 约就看见前边有座雾蒙蒙的山。他把小船慢慢地划了过去,看见山脚那棵冲天大槐树,树上有个硕大的老鸹窝,树后有座土地庙。他便系好船到庙里上柱香磕了两个 头,出了破烂的柴门,阳光直刺得他眼都睁不开,那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下躺着一个打柴的樵夫,他便走过去问路。樵夫说:“老人家你从哪里来,你问我这是什么地 方,我还真不好回答。我只知道从俺爷爷的爷爷那辈起逃荒到这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来时就带了这么棵小槐树,今天就长成了这么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