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后人把她与徐母(徐庶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列为母亲典范,称中国“贤良三母”。孟子之所以成为能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除去自身的刻苦努力之外,与其母亲的教育也有极大关系。
最早记载孟母教子故事的是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以及刘向的《列女传》。据记载: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起初,他家居邹 城以北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墓地,幼小的孟子便经常学着埋坟头,哭丧。孟母认为住在这里不利于孩子成长,遂迁居至城西庙户营。新居与市场为邻,市场上行商 坐贾,拍卖喧闹,孟子受环境影响,又模仿商人的样子。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又把家迁到县城南关的学宫旁。孟子于是嬉戏,“设俎豆,揖让 进退”。孟母说:“此处真可以居吾子矣。”这就是著名的“三迁择邻”故事。
最初孟子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当着孟子的面把织布机上的纺线割断,并说:我织布 供你读书很不容易,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就无法织成。学问也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你学习和我织布是一样的道理,经常逃学怎么能 成为有用之材呢?这就是“断机教子”的故事。经过孟母三迁择邻、断机以教,孟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孟母教子的影响颇为深远,古时候家喻户晓的启蒙书《三字经》中就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也倍受后人尊崇,封建统治者曾多次对他封祀,历代文人墨客对她也多有吟咏。邹城至今流传着有关孟母的各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