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的建设>党风廉政
易被风刮倒的树根系浅

发布日期:2024-07-31 17:04
浏览次数:

●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过程,也是储备能量、积攒后劲的过程

不久前,北京一场风雨过后,一些大树被风雨摧折,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小树反而安然无恙。园林专家解释:被吹倒的多是速生树,这些树往往生长很快,但根系很浅,平时看着高大茂盛,狂风一吹就露了原形。由此不禁想到南方的一种毛竹,种下前几年几乎看不到它们生长,第五年突然一下子冒出一大片,如雨后春笋,长势迅猛,甚至一天能长30厘米左右,不到一年能长到30多米高。原来,前几年它都在默默扎根,根系深扎土壤,四通八达,所以没有头重脚轻之忧,更无树大招风之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与树木成长异曲同工。大树根系深不深,决定着会不会被吹倒;军事人才过不过硬,则关系战争胜败。纸上谈兵的赵括、言过其实的马谡,不仅个人身败名裂,更因兵败丧师辱国,教训惨痛深刻。

“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墩苗”中蕴含着人才成长规律。古人讲,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锤炼本领、积累经验所必需的,一个岗位就是一所“学校”,要成长为经得起考验的过硬军事人才,就要多墩墩苗。墩苗首要的就是去除浮躁,静下心、稳住神,保持定力,耐住寂寞。充分积淀,蓄足营养,在机遇来临时才能牢牢抓住它,走上成长快车道。

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有位哲人讲,一棵树欲向上生长而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接近黑暗的地下。根深才能叶茂,向下扎根的过程,也是储备能量、积攒后劲的过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中,习主席对“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观点非常赞赏,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扎根是辛苦的,但要担大任,就要走出“舒适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历来荣誉与汗水相伴,成功与苦累相随,想清闲、图舒服,成就不了事业;不艰苦、不刻苦,难以担当重任。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事非经过不知难,实践是培养人才的最好课堂,多压重担子,才能成就“铁肩膀”。越是艰苦环境、艰巨任务,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练胆魄、磨意志、强本领。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看准了的人才苗子,要多放到重大军事斗争、重大演训活动一线,放在吃劲要紧岗位,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去涉深水区、啃硬骨头。经历了风吹雨打,才能成长为强军栋梁。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被风吹倒的多是孤木,再大的风雨也难以摧毁一片森林。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人才群体的较量,需要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人才队伍,形成规模宏大的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阵。

人才培养是最艰苦的战争准备。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军作战部部长什捷缅科大将讲过,“战争到来,首先要淘汰一批和平时期的将帅”。可以想见,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样式之新、进程之快是空前的,要制胜未来,就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意识,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血性胆魄,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意志,只争朝夕、苦练本领,抢占军事斗争制高点,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贾先存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部门、单位联合内容保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