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示范区>新闻动态
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儒家四圣家学会讲举行

发布日期:2025-04-16 09:11
浏览次数:

4月1日上午,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儒家四圣家学会讲在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礼堂隆重举行。孔子第79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济宁学院名誉校长孔垂长,山东省委常委邓云锋,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连三,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周云平,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皓,济宁学院党委书记仲红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清明,党委副书记丰家雷,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推进办主任朱湘华,曲阜市委副书记、市长崔加清,曲阜市政协主席董洪波等出席活动。

活动前,邓云锋、孔垂长、温金荣等与会嘉宾,听取了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原曲阜师范学校)120年办学历程介绍,以及与孔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仲红波代表济宁学院全体师生对跨越海峡而来的台湾同胞以及莅临学校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指出,四氏家学会讲旨在深入挖掘四圣家学的时代价值,促进优秀家风家训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表示,济宁学院将以此次会讲为契机,充分利用孔孟之乡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优势,不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和普及教育,加强文化交流合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文化育人实效,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济宁学院力量。

孔垂长在致辞中表示,济宁学院四氏学旧址,承载着儒家家学教育向现代公学教育转型的历史记忆。一百二十年前,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在此开启了将家学模式向公学模式的转型之途,从“四氏学”到师范学堂,从“诗礼传家”到“教育兴邦”,这里始终是儒家文化生根发芽的沃土。在四氏学旧址重启四圣家学的对话,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以此次会讲为契机,让家学从书斋走向社会,让经典照进现实,同心致远,共筑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此次会讲的主题是:斯文在兹—从传统家学到现代教育的创变。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颜子第79代嫡长孙颜秉刚、第一代“宗圣奉祀官”曾繁山嗣子曾祥符之女曾令霞,孟子第七十六代嫡长孙孟令继,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至圣孔子基金会副会长董金裕,山东省政府特聘泰山学者、多村儒学研究院院长颜炳罡,台北市立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理事张晓生,济宁学院儒学与区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副主任刘振佳教授,围绕“四圣家学传统的传承和当代价值”“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转变的历史启示”“重启传统智慧、未来教育畅想”进行了讲述和阐释。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部门、单位联合内容保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